转战东莞 造船业务逐步向特种船迈进
2006年底,全球航运和修船市场进入异常兴旺时期。由于修船门槛较低,不少投资者蜂拥而入,仅在珠三角地区就有几十家修船厂开始兴建。而另一方面的现状就是,门槛较高的船舶建造市场也持续繁荣,国内外众多客户等着订造船舶而船厂无力接单。中远船务集团看到了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一下子接到了200艘船舶建造订单,并迅速对所属企业提出了“修造并举,稳步推进,在‘特’字上下功夫”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按照“统一经营”的原则,中远船务集团将24艘57000吨散货船的建造任务分派给广东船务建造!2007年初,广东船务大力推进向造船领域进军的第二次产品结构转型。 然而,刚起步时,广东船务从单一的修船向修造并举转型并没有被业界所看好。同时,在企业内部,有人也觉得现在修船市场那么好,没有必要搞造船业务!
关键时刻,来自中远船务集团的支持,坚定了广东船务的信心。集团决策层认为,产品战略转型必须实施,因为修船行业门槛低,华南地区民营企业异军突起,低价恶性竞争将愈演愈烈。要开展造船业务,码头岸线、厂房设备设施是必要的硬件条件!在没有拥有属于自己的建造基地之前,广东船务推进了一系列满足船舶简单建造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2007年初,公司对东江口码头和相关场地(B区)进行改造,以满足造船下水的硬件条件;2007年5月,公司租赁3万平方米的生产场地(C区),用于管子制作。一位曾经参与投资建设的广东船务管理人员表示:“公司之前因为修船生产扩大的需要,相中了位于东莞市麻涌镇大盛工业区、具有12万平方米的东江口码头(B区),并与相关单位签订了租赁合同,经过建设后,开展简单的船舶修造生产工作。租借过程中,公司越发觉得仅仅租用土地已难以满足公司造船业务的需要,‘搬迁总部,入住麻涌’的想法开始萌芽。后来,经过实地考察,发现位于东江口码头隔壁处,沿着东江边上有一块香蕉地,码头岸线1000余米,考虑到东江口毗邻广州,交通便利,符合企业实施修造并举发展战略的需求,于是决定在东莞市麻涌镇大盛村分三期共投资20个亿建设中远船务在华南地区的船舶建造基地。”
2007年12月,广东船务将公司注册地迁至东莞市麻涌镇大盛村,开工建造首制57000吨散货船。从单一的修船向造船转型,生产组织体系、人才和技术是关键!对于刚刚进入造船领域的广东船务来说,“借助外脑”的策略使得第二次实施的产品战略转型得以顺利进行。分管船舶建造业务的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德林介绍说:“我们以57000吨散货船为造船的起点,借助中远船务韩国造船专家、技术中心的力量,迅速组建各类造船工法小组,在生产现场开展各项改进工作,于每年末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造船改进大纲’,并严格执行;以先进船舶骨干企业为标杆,从健全造船管理体制、机制和模式入手,通过引进CIMS造船生产管理系统、优化造船组织机构、推广先进工艺等措施,不断改进造船生产管理。与此同时,公司不惜高价到华南地区有关船厂挖墙角,大力引进造船业界生产骨干与技术人才200多人。依靠外力,迅速建立了与船舶建造流程相关的268项规章制度、工艺作业指导书。经过三年的项目历练,整个技术团队和生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公司的整体建造能力从2009年刚刚实现造船转型时年交付4艘提升到2011年交付8艘。”2011年,广东船务造船实现收入 23.455 亿,占总收入 78.03%,企业产品业务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能够实现从单一修船到造船的转型,与技术同步的当然是人才!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严坤说: “在人才培养、考核、任用方面,公司首先要考虑其在项目管理上的业务能力。我们倡导‘一切基于业务’的用人理念,鼓励业务骨干积极投身到企业重大生产项目中去。对于以前担任过重大船舶修造项目经理的员工,我们都会根据其业务特点,把他们转到船舶建造生产管理岗位上来。目前,他们有的担任修船生产车间主任,有的担任制造生产系统各工区主任,也有的输送到海工项目一线岗位上进行进一步培养与锻炼。总之,在干部选用与选拔上,我们一定会优先考虑一线业务骨干。公司现有中层干部45人,其中90% 的干部都是从一线提拔上来的。”2011年初,金融危机持续深入影响,常规船舶建造价格一路下滑,船厂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一些新的特殊要求的船舶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此时的广东船务也深感市场带来的寒意。面对利润微薄的常规造船业务,广东船务管理层果断决策,着手拓展特种船舶建造业务。2011年6月,在中远船务经营总部和技术中心的大力帮助下,广东船务赢得特种船舶建造“第一单”——牲畜船。
然而,要建造国内首制牲畜船谈何容易!现任技术部经理庄瑞民告诉记者:“由于是第一次接触牲畜船,且该船是世界上尚未成熟的船型,其设计规格书是在船东原有小型牲畜船改装而成的规格书,很多说明都不详细。我们迅速组建了技术项目小组,专门负责项目技术攻关,并在船上刷新了六项技术纪录。该船采用单机单浆推进系统,无限航区,其整体设计、建造工艺、船舶安全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从57000吨散货船建造到国内首制牲畜船的建造,公司每年在科技研发方面的经费就有近百万,鼓励各业务技术骨干在具体工法改进上进行研究,现已获得授权专利技术34项,成为企业一笔宝贵的技术财富。”
2013年9月30日,由广东船务自主设计、建造的国内首制牲畜船“盖洛威快航”号交付给荷兰某船东公司。标志着广东船务正式迈进特种船舶建造领域。由于57000吨散货船、牲畜船等船舶的建造,广东船务的技术实力迅速得到提高,公司也因此收获“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市科学技术奖市长奖”等一系列荣誉,其中,东莞市设立的市长奖对广东中远船务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给予的奖励就达100万。
经过7年的艰苦磨练,截至2014年8月底,广东船务已交付39艘新造船舶。其中,57000 吨散货船 31 艘,35000吨散货船4艘,牲畜船4艘。据相关人员透露,广东船务将继续在特种船舶研发上下功夫,重点锁定节能环保型64000吨散货船、水泥自卸船、半潜运输船等特种船型,确保企业建造的船舶具备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