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近年来积极进行转型升级,向海工配套领域进军。该所近日成功研制海工装备粉状物料储存及输送系统(简称海工散料系统),并获得首套订单。据悉,这是该所产品首次打入海工配套领域。
从无到有,实现零的突破
2012年12月,按照《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船舶与海洋工程配套业务专项规划》要求,船舶工艺所第一研究室通过深入调研论证,将海工散料系统这一市场需求量大、附加值高的海工专用配套系统,确立为实现转型发展、开拓海工配套市场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海工散料系统是海上油气钻井作业所需粉状物料,如水泥灰、重晶石粉、土粉的储存和输送系统,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配套系统之一,之前其市场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该系统广泛应用于海洋钻井平台和海工辅助船,可由供货商进行整套系统的设计、制造和集成,年市场需求量在350套左右,市场规模达10亿~15亿元。
为研发海工散料系统,船舶工艺所成立了一支囊括总体、结构、流体、电气等专业的青年骨干研发队伍,其中博士1名、硕士5名(“海归”2名)、学士4名。凭借之前该所在民船、海工等科研项目中积累的资源,研发团队成员在系统研发前期就与七○八所、上海外高桥造船(位置 评论 新闻)有限公司、中船九江工业有限公司、大连中远船务(位置 评论 新闻 招聘)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等进行了技术交流和研讨,快速加深了对整套系统的技术原理、性能指标、关键技术、竞标流程及要求等的了解,为在系统研发过程中攻克难关奠定了基础。
船舶工艺所研究团队以某自升式钻井平台散料系统为目标型号,相继在散料系统样机总体设计、灰罐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样机集成与调试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并在该所临港基地内搭建起系统样机。系统样机研发成功后,得到了国内多家海工制造企业的认可。船舶工艺所也与外高桥造船、武昌船舶(位置 评论 新闻)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船企签订了技术协议,并成功获得外高桥造船1348自升式钻井平台散料系统订单。船舶工艺所在高度重视实战业绩的海工配套市场获得首套订单,标志着其填补了该所甚至中船集团在海工装备散料系统总体集成与成套供应方面的空白,并将降低中船集团所属企业的采购成本。
精益求精,产品优化不停步
海工散料系统控制软件开发和整体集成发挥了船舶工艺所多个科室的科研优势。一室在与海洋钻井平台作业人员、技术专家沟通以及进行技术资料搜集分析的过程中,把握了控制系统的功能特点、操作流程、系统界面设计要求;六室凭借在船企涂装房设计、集成中积累的控制系统开发经验,开展了相关电气设计;临港公司作为机电装备中试及产业化基地,为制造散料系统样机提供了优良的试验平台。正是依靠大家的协同努力,突破了该系统的各项关键技术,也为产品后续的优化升级储备了必要的人才与技术。
虽然海工散料系统的成功研制与首台套订单的顺利承接,实现了船舶工艺所乃至中船集团在海工装备散料系统整体配套方面零的突破,但是与国外品牌产品相比,该产品在整体性能优化设计、自动化控制、输送性能数值预报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为此,该所将本着“研发一代、推广一代”的原则,在对现有产品进行市场推广的同时,通过研究散料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性能优化设计技术、输送能力数值预报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新一代海工装备散料系统,使系统核心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领先水平。
在追求产品精益求精的同时,培养集技术、商务、管理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也是船舶工艺所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该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系统的研发团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在后续的产品推广方面,更需要提升其市场开拓及团队管理能力,塑造一批高技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该所已经成立了船舶与海工装备国产化配套系统研发部,同时为推动该产品的市场开拓,启动了产品商标设计和注册工作,设计了英文为“HYNA Marine”、中文为“海纳海事”的商标。该所的研发团队将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