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共识。
作为广东海洋经济的重要平台,珠海担当重任。伴随国家南海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今年以来,珠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频频传出捷报,三一海洋重工产业园5月初实现投产、巨涛海工造出我国首个国际深海装备产品、全球首台双燃料船用低速发动机成功动车……
以西部为主阵地,珠海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目前已形成钢管制造、海油开发、深海水下装备制造、港口机械制造、海洋工程船舶制造、船用中速机、低速机制造、润滑油制造、化工塑料制造、成品油制造等产业集群,从高栏港经济区由南向北延伸至斗门富山工业园,集聚效应逐步凸显。
在这个产业链中,以太平洋粤新(位置 评论 新闻)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海洋工程船舶制造和以珠海巨涛海洋石油服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深海水下装备制造,是最早一批落户珠海的企业。从单纯代工到总承包商,从低研发投入到努力打破国际技术垄断,从国内市场到跻身国际第一梯队,它们的发展见证并推动了珠海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壮大。
在观察人士看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加速建设、珠海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稳步推进,正为珠海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注入更大动力。
在高栏港经济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区内,占地近80个标准足球场的巨涛制造基地气势恢宏。基地上停放着准备交付的油气处理系统、海底管汇集成系统、FPSO(浮式储油卸油装置)模块,管网密布,均是国际油气处理、海工装备领域的尖端产品。
而在珠海西部的另一端,太平洋粤新同样强势,自2011年建厂以来,这家公司已成功交付31艘工程船,仅去年产量就达到10艘,客户遍及新加坡、马来西亚、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目前公司正全力建设二期项目,预计年底竣工,二期投产后,产能将提升30%。
“珠海造”海工产品抢占全球市场
在海洋开发工程船方面,挪威、新加坡等国家一直是国际造船水平的标杆,太平洋粤新生产的海洋工程船、平台供应船产品占新加坡、马来西亚约50%的市场份额。
在斗门富山工业园的海岸线上,停泊着一艘总长71.5米,宽16.6米,总造价1.5亿元的海洋工程船。该船将用于海洋石油钻井平台起锚、抛锚、拖带及物料供给。再过2个月,它将交付给新加坡POSH工程船公司,为珠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再次注入动力。
这艘“巨无霸”,由目前珠海最大的船舶装备制造企业—太平洋粤新海洋工程(位置 评论 新闻)有限公司生产。这家公司总投资约2亿元,是富山工业园挂牌后投产的第一个大型产业项目,主要从事海洋工程辅助船舶的研发与建造、生产制造海洋石油平台供应船、大马力消拖两用拖轮以及承接船舶维修等业务。
自2011年建厂以来,太平洋粤新公司已成功交付31艘工程船,仅去年产量就达到10艘,客户遍及新加坡、马来西亚、中东、东南亚等地区。
“10艘的任务量已经是我们的满负荷生产量了。”太平洋粤新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世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公司已接到了15艘新船订单,全年生产计划趋近饱和。
实际上,在海洋开发工程船方面,挪威、新加坡等国家一直是国际造船水平的标杆,而韩国、泰国、中国等国家凭借优良的制造技术以及相对占优的成本优势而逐渐成为后起之秀。黄世伟透露,在海洋工程船、平台供应船方面,太平洋粤新的产品占新加坡、马来西亚约50%的市场份额。
他介绍,太平洋粤新已交付的海洋工程辅助船舶、海洋石油平台供应船、大马力消拖两用拖轮上是国内同行业的领先产品。
而位于高栏港经济区的巨涛海工同样实力不俗,珠海巨涛海洋石油服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唐晖介绍,目前巨涛的海上设备模块和水下设备模块已成功打入一线市场,成为全球深海油田开发巨头的重要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