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海上风电产业链
在成立合资企业前,振华重工与普丰海工在半潜船和重大件运输领域已开展长期合作,此次以振华普丰名义将“托本号”船带入亚太市场,使双方的合作更为密切。振华重工与普丰海工在海上风电领域具有较好的互补优势,双方的捆绑合作将加速振华普丰海上风电市场布局,同时也将对海上风电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振华重工为全球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之一,对海上风电行业并不陌生,目前已在承建第二代海上风电船。同时对海上风电也早有布局,2010年曾与龙源电力成立龙源振华海洋工程公司服务龙源电力的海上风电场项目。
此外,振华重工在产业最前端的钢结构、风电设备的制造领域优势突出,加之重大件运输、半潜船制造优势,振华重工在海上风电安装船的运输、调遣,包括未来去欧洲运输钢结构具有明显优势。
就工程施工而言,海上风电需要多要素的共同配合,振华重工旗下振华航运可提供码头靠泊以及专业的船员和技术支撑,这为振华普丰未来的船舶运输提供了便利。
普丰海工重点经营海洋工程及其衍生业务,在海上风电领域,与马士基、丹麦A2SEA、莱茵集团开展长期合作,具有较强的海外传播资源及技术优势。
中国海上风电市场的成熟,将催生一批有经验和价格竞争力的工程企业参与到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采用欧洲的设备、学习欧洲的经验和标准将有助于加快这一进程。振华普丰将使普丰海工在海上风电领域获得更高起点。
振华普丰对振华重工而言可谓如虎添翼,未来,振华重工的海上风电布局将更强大。振华普丰在其原有业务基础上引进海外先进的风电安装平台及其相关技术,并引申到基础设计及施工、工程总承包、海上风电场运维服务等领域,这为振华重工进军国外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詹亮表示,振华普丰已经作出长远布局,摆脱单纯租赁船舶这种营业模式,海上风电领域呈现租赁船舶—船舶制造—海上风电工程—海上风电投资的产业布局。早前,普丰海工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与振华重工捆绑之后,船舶制造成为可能。尽管目前中国市场缺乏海上风电装备,但三五年后,优势将更多来源于技术和经验积累。
据悉,振华普丰计划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下属海洋工程公司,承揽海上风电项目的分包工程,目前尚等待中交系统的审批流程。
加速海上风电布局
在世界范围内,海上风电被视作一个新兴行业,海上风电在欧洲发展仅有十几年历史,而在中国,海上风电行业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2010年中国开始第一批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布局,上海东海大桥建成投产的100兆瓦海上示范风电场,为中国首个海上风电工程项目。
海上风电装备方面,行业内多利用现有的船舶装备进行改良,中交一航、三航、四航使用传统的浮吊开展海上风电项目,市场上并没有专门针对海上风电而设计的专业装备。欧洲最先进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即将亮相中国,这也是第三代海上风电船首次进入亚太市场。
未来,在海上风电市场,支腿船将作为主要装备,大型浮吊作为辅助工程安装装备参与竞争。詹亮指出,根据海上风电规划和前期工作进展,中国海上风电规划提出明年开发建设5000兆瓦,2020年开发建设30000兆瓦。但从目前情况看,实现明年规划目标有一定难度。詹亮认为,从需求与产能方面来看,明年中国海上风电市场将达到平衡状态。按照目前的产能供应链布局,预计到2016年,投产规模将达2000~3000兆瓦。
一艘海上风电船每年作业基础的风机安装能达到的供应量为200~300兆瓦,目前,中国近海风电安装市场仅有“龙源振华2号”船、“华电1001号”船和即将登陆中国市场的“托本号”船3艘支腿式风电安装船,这3艘专业风电安装船每年可完成的工程量为600~700兆瓦,与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亚太市场如中国香港和台湾、日本、韩国等已经实施多项风电项目,但由于这些地区单体市场较小,行业规模难以成型,需依靠中国大陆市场的发展。中国海上风电市场亟待开发。
未来两年,整个行业将进入一个学习的过程,海上风电将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效率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考量标准。詹亮指出,当前,中国海上风电场每千瓦造价远低于欧洲,未来,效率的提升和批量生产后设备价格的下降将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试想,一个200兆瓦的海上风电场项目按目前工期12个月计算,若能缩短3个月工期,仅融资成本就可减少近3000万元,这还不包括提前发电的收益。
因此,中国海上风电工程行业要在安装技术和供应链上下功夫,这需要业主或总承包企业主导推动。
据悉,引进“托本号”船是振华普丰在海上风电市场布局的第一步,未来,振华普丰还将在海上安装技术、海上出售运维、国内外海上风电投资领域逐步深入,同时不排除引入其他海上风电安装平台。
然而,欧洲船舶能否适应中国水域?如何控制成本?对振华普丰而言,培育市场认可度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