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南通中远船务(位置 评论 新闻 招聘)建造的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抵达钓鱼岛附近海域,待设备调试后将投入运作。这座平台的造价为1.8亿美元,最大作业水深为400英尺,最大钻井深度可达3.5万英尺。
国际海工市场需求旺盛
在油价走高、石油勘探技术获取长足进步的背景下,海洋油气开发正呈现出非常活跃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13年全球海洋油气钻采设备市场新签订单为524亿美元,连续三年保持在500亿美元以上的高位。
相关机构统计表明,截止到今年7月初,全球范围内共有853座海洋钻机。其中,738座已有合约安排,工作状态利用率为87%,较一年前提高约4个百分点。此外,老旧平台加速淘汰也将给行业带来更多替换需求。
总的来看,国际海工装备业从设计到生产过程已高度分工,并出现了从欧美向日、韩、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扩展的趋势。以钻井装备为例,韩国企业基本垄断了深海钻井船市场,并在深水FPSO、高端半潜式钻井平台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而新加坡主攻半潜式钻井平台、中高端自升式钻井平台;中国企业以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主,少数企业在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领域建立了交付记录。
向综合服务转型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企业承接海工装备订单126亿美元,全球市场份额达到24%,仅次于韩国。今年上半年,我国企业承接海工装备订单79亿美元,全球市场份额提高到32%,居全球首位。
尽管全球海工装备订单有所波动,但今年以来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与不断上升的市场份额相比,一些新的趋势值得关注:比如,以中集来福士(位置 评论 新闻 招聘)为代表的总承包商实现收入突破100亿元人民币,并实现扭亏为盈;以工银租赁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投资数十亿美元并加速扶持海工;以海洋石油981南海勘探为代表的国家力量坚定支持;以宏华集团、TSC集团为代表的核心设备厂商获得更多的总承包商和终端客户认可;以海油工程亚马尔项目为代表的建造安装服务的全球市场拓展等。这些都代表着海工装备产业从简单的产品制造向综合服务转型的最新动态。
投资机构分析,船舶海工行业受益于海洋强国建设,基于国家海权兴起和全球产业转移,海工装备具有良好成长性。中集集团、中国船舶、海油工程、振华重工等总承包商的海工业务快速增长和盈利空间,以及宏华集团、TSC集团等核心设备企业的产品升级和持续突破。
配套企业搭上“顺风车”
受益海工产业发展景气,一些海工装备产业配套企业也搭上发展快车。全国知名的锚链生产商——江苏亚星锚链介绍,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5800万元,去年同期为3009万元,同比增长约93%。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海工系泊链业务收入及毛利率双升是业绩增长主因,向上拐点确认。今年以来,船用锚链订单大幅增加,加上前期全球海工平台建造进入海工系泊链采购周期,导致该部分业务快速增长;其次,海工系泊链产品结构高端化,毛利率高的产品销售占比上升。
亚星锚链预测,深海油气开发对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FPSO的需求将刚性上升。上一轮建造高潮是1973-1984年,在役钻井平台中服役年龄25年以上的约550座,这些平台都将逐步进入更换周期。目前全球海工平台的在建订单数量约224座,预计2014-2017年将再新增200座。初步测算,未来5年海工系泊链的市场规模可能超100亿元/年。中国正在加大对东海和南海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力度,自身建造平台的需求快速上升,对行业的利好因素也在不断增加。
需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
江苏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工装备市场前景看好,但是也要防止“一窝蜂”造成新的产能过剩。目前来看,受制于通航条件等因素,海工装备建造基地主要集中在长江入海口、珠江入海口以及辽宁、山东、上海、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真正的优势企业集中在上海、江苏。因此,对海工装备行业的发展要设定较高的技术、环保、安全门槛,瞄准高端稳健发展。
目前来看,中远船务的全品类和镇江船厂(位置 评论 新闻)的精品化发展策略都值得鼓励,企业要依照自己的技术实力谋划发展路径,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