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桂华:中俄应加强海工技术协同创新

2014-10-28 08:31:57   来源:国际海洋工程网   我有话要说

\

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夏桂华教授在“2014浦江创新论坛”发言

在25-26日于上海举行的“2014浦江创新论坛”上,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夏桂华教授建议:中俄应在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冰区运输船和海洋平台技术、深海工程装备技术、数值水池技术等四个领域进一步加强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

中俄两国面临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经略海洋、海洋权益维护及制定海洋强国发展战略等共同问题。俄罗斯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具有强大的造船能力和突出的成果转化力,两国在海洋工程领域协同创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夏桂华建议中俄应在开展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方面加强合作。海洋能源资源丰富、清洁可再生,被视为最理想和最有前景的替代能源之一。在海洋能开发过程中,浮式结构物系统耦合性和总体设计方法、海上设备安装维护、电力输送、腐蚀防护等诸多问题,需要双方携手攻克难关。近年来,中国政府投资十几亿元用于海洋能开发,并于2013年建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俄罗斯已经建立了潮汐能、风能示范实验电站,在海洋新能源利用方面有丰富经验,通过双方的深入合作,凭借中国和俄罗斯的市场与技术将快速提高两国在海洋能利用方面的整体水平。

夏桂华建议中俄还应在冰区运输船及平台技术方面加强合作。随着气候变暖,北极区航线即将开通,北极油气资源储备丰富,因此,冰区运输船及平台技术成为开发冰区油气资源的战略需求。在冰区运输船的研究方面,面临极地航行环境条件研究、极地环境下船舶动力系统适应性研究等问题;在冰区海洋平台研发方面,面临冰池模型试验方法及应用技术研究、系泊系统中极地海冰条件下的应用研究等问题。俄国对冰区相关研究具有明显优势,中国具有良好的装备制造条件,双方合作将为俄罗斯实施北极开发战略提供保障。

中俄还应在深海工程装备开发技术方面加强合作。海洋油气资源占全球油气资源的三分之一,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是煤、石油、天然气的两倍,深海锰结核储量丰富,预计储量30万亿吨且不断增长……面向深海资源开发的战略需求,中俄双方可在深水平台技术、水下作业装备技术、腐蚀防护技术、水下运载器技术、水声通信技术等领域开展创新合作,构建立体化装备研发技术体系,为深海资源、特别是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提供装备保障。

夏桂华建议中俄还应在数值水池技术领域加强合作。数值水池试验成为新船型和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设计、营运中水动力性能分析和预报的必备手段,不仅是造船和海洋工程行业的迫切市场需求,而且是满足高技术船舶和新型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的创新发展需求。随着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和计算机软硬件条件的改善,数值水池将计算机与流体力学软件配套,将水面极端的风浪和水下复杂的湍流等现象模拟得较准,在同样精度的前提下,比物理水池的效率高、时间短、成本低,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设计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俄罗斯具有完备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物理水池试验设施,在长期的试验中积累了大量的模型数据。中俄合作将迅速提高两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的研究设计水平、增强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研究开发能力,为海洋经济发展和繁荣提供新动力。

此外,中俄双方在绿色船舶、智能船舶、数字化船舶、船舶动力、海洋新材料等方面都可以开展创新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在双方合作模式上,夏桂华教授建议:中俄两国除按照政府签署的海洋合作协议,互派学者代表团制定合作方案,组织联合科学实验和海上考察,交换实验数据研究成果、科技信息和文献,相互提供仪器设备和相关服务,共同举办研修班研讨会,联合申请国际招标项目等以外,还要建立起各级政府间的高层定期互访机制,共同设立研发专项资金,共同组建联合研究机构和团队,真正推动双方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合作。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中国船舶工业、海洋开发、核电应用领域最大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基地。2012年,哈工程牵头组建“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是中国船舶海洋工程领域最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撑基地。协同创新中心于2013年牵头发起创办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国际组织(ICNAME),是本领域首个由中国高校发起成立的国际学术组织,为国际协同搭建平台为中俄在相关领域合作提供平台和保障。此外,哈尔滨工程大学与俄罗斯众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稳定地合作关系,并先后加入“中国-俄罗斯工科大学联盟”和“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大学联盟”,并建立了中俄船舶海洋工程国际合作的研究中心,在技术转让、科研培训、合作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和探索,取得了重要科研进展。

综合动态排行

  1. 船舶海工国际技术开发合作项目落户南通高新区
  2. 北车海工携崇和实业发布新型海上风电作业平台
  3. 烟台打造“海工装备产业之都”
  4. 沈志平:总设计师的“平凡故事”
  5. 708所将设计全球最先进饱和潜水支持船
  6. 中国钻井之王
  7. “海洋石油981”建造记
  8. 海工租赁多重难题亟待突破
  9. 萧汉强,不为人知的海洋卫士
  10. 海工产业转型需防范高风险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