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 12 月 16 日,韩国 《 每日经济新闻 》 报道,现代重工将于今年 1 月份与中国大型电力公司 ― 华能集团签订合同,拟向中国企业出售 300 台总价超过 1 万亿韩元(约合 59 亿元人民币)的风力发电机,并计划于 2010 年向中国供应其中的 230 台发电机。就在此前不久的 2009 年 11 月 27 日,韩国大宇造船海洋也表示正在考虑在中国建一座风力发电厂,计划于 2010 年底投产。其实,现代重工早在 2008 年 10 月份就于韩国本土匆忙上马了风电设施,三星重工也同时在美国市场搭建了风电设备生产的桥头堡。此外, STX 集团旗下的 STX 风电在收购了荷兰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商 Harakosan 欧洲公司后,已接获罗马尼亚 AtraEco 公司 6 台 2 兆瓦风力涡轮机订单。不难发现,面对新船订单严重下滑的不利局面,以及来自中国造船企业的激烈竞争,韩国主要造船企业进军风力发电行业的速度正在明显加快。
“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造船市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低迷和不景气,而中国造船业赶超韩国的步伐也大大加快,这一严峻形势加剧了韩国造船企业的危机感,为此,韩船企必须寻找新的业务领域,为今后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三星重工总经理金微院日前发表的一番讲话,道出了韩船企大规模进人风力发电行业的主要动机。从最近的市场风向看,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向低碳绿色“换挡”,其中,新能源、再生能源格外受到青睐,而利用风能特别是风力发电潜力巨大。由于造船与风电在设备和技术上存在相通之处,韩国船企又具有建造海工装备的专长,再加上之前有了几家欧美大型风电设备制造商从造船企业“转世”的经验,韩国几家大型船企也争相加人这一潮流,成为风电设备市场新的“追风族”。
四大船企同时转身
据统计,目前全球风电设备市场的年销售额约为 450 亿美元,预计 2020 年全球风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上升到 12 % ,届时,全球风电市场规模将超过 800 亿美元,其后市场规模更将高达数千亿美元。
这种发展潜力远远超过依赖造船和海工设备制造市场,而且,造船与建造风电设备在技术上有某些相通之处,新进人市场可大大降低初期投资成本,市场风险也相对较小。基于以上考虑,韩国船企纷纷将业务重心向风电设备领域倾斜,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和 STX 造船海洋不约而同地都将进军风电领域明确列入了企业发展规划。
作为涉足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带头大哥”,现代重工于 2005 年 9 月投资 1057 亿韩元,在全罗北道群山国家工业园内建设占地面积为 13.2 万平方米的第一座风电设备厂,该设备厂已于 2009 年 10 月竣工投产,目前年产能为 600 兆瓦,现代重工计划在 2013 年将年产能提升至 800 兆瓦。此外,现代重工还与韩国东南电力公司、晓星集团合作投资 9000 亿韩元,在江原道泰白地区建设了一座风电设备生产厂,生产 2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并将于 2012 年前在东海岸一带安装 100 台该容量风力发电机,建成风电园区。 2009 年 9 月份,现代重工与美国波浪和风电公司签订了 6 台 1 . 65 兆瓦风力涡轮机建造合同,这些风力涡轮机将在韩国群山制造,两家公司还达成了扩大 100 兆瓦风力涡轮机项目合作协议。此举为现代重工进军美国风电市场建立了桥头堡。
三星重工进入风电设备市场稍晚于现代重工,于 2008 年第四季度起步,但仅用了半年,就能生产单机功率为 2 . 5 兆瓦的风电发电设备,并于 2009 年 5 月从美国承接到首份订单,为其建造 3 套风电设备,当年 11 月,由其巨济造船厂生产的第一套 2 . 5 兆瓦级风电设备装船,成为韩国出口的首套风电设备。除此之外,三星还计划在今后 6 年间投资 6000 亿韩元用于风电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其中期目标是,到 2015 年,年风电设备产量达到 800 台套,可生产陆上 2 . 5 兆瓦级和海上 5 兆瓦级两种风电设备,年销售额达 3 万亿韩元,成为世界第七大风力涡轮机制造企业,拿下约10%的国际市场份额:长期目标则是将年风电设备产挑提升到1600台套的规模。据了解,2009 年 5 月三星重工已着手在美、欧构筑风电设备销售、物流和售后服务系统。与此同时,三星重工还在其他风能市场捷足先登,着手研发风电设备专用运输船、风能动力船、海上浮式风力发电园区等。
大宇造船海洋于 2009 年下半年进入风电设备市场,其出资 5000 万美元并购了美国一家企业后,又追加 7000 万美元扩充风电设备生产能力,在北美洲建设一座风电设备生产厂,向美国和其他北美国家供应风电设备。大宇造船海洋计划以北美地区为基地,跻身国际风电设备生产企业前 10 位,并计划到 2015 年将其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到 15 % ,成为世界第三大风电设备生产企业。
为了发展风电业务, 2009 年 7 月, STX 将风电设备制造业务从 STX 造船海洋和 STX 重工中剥离出来,专门设立了独立子公司 STX 风电设备公司,并计划将其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STX 的计划是走出韩国,面向全球,在 2015 年使其风电设备部门的销售额达到 1 . 5 万亿韩元,跃升至世界风电设备生产企业前 10 位。
“借鸡生蛋”巧走捷径
目前的经济大环境已将新能源 ― 风能推到了全球再生能源舞台的中心。为抓住这一机遇,韩国船企从 2008 年下半年开始进军风电设备行业,显得有些仓促上阵。当然,为了抢先吞下这块“蛋糕”,他们开拓市场时也不得不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策略。
目前,除现代重工外,三星重卫、大宇造船海洋和 STX 都采取了“借鸡生蛋”的策略抢滩市场。这种方式快捷且省力,关键还能比其他企业抢先一步“瓜分”市场份额。因为虽然风电设备建造与造船相通,但从设计开发到实现商用化生产,再到取得市场准人证,一般需要 5 ~6年时间。因此,韩国船企在这一轮竞争中大都通过并购国外企业或与之合作的方式,争得进入市场的时间差优势。
“借鸡生蛋”最成功的是三星重工,其在 2008 年下半年与英国一家工程技术公司展开合作,利用对方的技术优势合作开发生产 2 . 5 兆瓦级风电设备,不到半年时间就从美国获得了 3 套设备订单,为进人美国市场打开了通道。大宇造船海洋则于 2009 年 7 月出资 5000万美元并购了美国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 Dewind Turbine ,而后者在美国建有设备生产厂,拥有风电设备设计开发专利技术,而且已开发和生产出 750 千瓦级、 1 , 5 兆瓦级和 2 兆瓦级风电设备,向美国、欧洲、中国和南美洲等地区的客户提供过 710 套设备。 STx2009 年 7 月出资 2000 万美元并购了荷兰风电设备生产企业 Harakosan 。该厂创建于 1979 年,主要生产 2 兆瓦、 2 . 5 兆瓦和 3 兆瓦级风电设备,而且,其研发的第四代低风速发电设备即将投入试生产。关键是该公司还拥有一批风电专用技术和核心设备专利。
战略重点主攻国外
由于本国市场狭小,风电设备需求量有限,韩国船企从一开始进入风电设备市场就将市场目标锁定国外,特别是中国市场。现代重工、大宇造船海洋和 STX 均提出了抢占中国风电市场的计划,而且明确表示,要在中国政府提高风电设备制造业门槛前抢先进人。 2008 年,中国风电发电量为 12 . 2 吉瓦,列居美国、德国和西班牙之后,预计到 2010 年风电发电量可达 30 吉瓦,升至世界第一位,届时,中国的风电市场规模将达 569 亿美元,而到 2020 年中国的风力发电量更是将达到 150 吉瓦。
为此,现代重工 2009 年 8 月就开始在中国东北三省物色合作伙伴,挑选建设风电设备生产厂的地址,计划生产 2 . 5 兆瓦级风电设备,目前,其在中国的风电设备生产厂地址已经选定。大宇计划在中国建设年产能为 500 兆瓦的风电设备生产企业,生产 Devind 技术成熟的 2 兆瓦级和 2 . 5 兆瓦级风电设备,而且,初步决定厂址在大连、天津和烟台三个城市中选择。烟台由于建有大宇造船海洋的船体分段生产厂,很可能成为首选。 STX 集团会长姜德寿则明确表示,其在大连已建有大型造船基地,现在又拥有荷兰风电企业 Harakosan 的技术,抢占中国风电市场的条件已成熟,目前正在制订具体方案。
鉴于韩国船企并购和合作的企业均是欧美风电企业,在两地拥有生产基地、销售服务团队和研发中心,因此,美、欧市场也成为韩国船企风电设备的国外市场目标。由于韩国船企的风电设备国外合作伙伴均在全球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其成熟的风电设备和技术均已取得了市场通行证,再加上韩国船企自身拥有的国外造船网络,两者的结合可将市场面扩展到北美洲、中南美洲、亚洲和东欧。基于这种考虑,韩船企确定的战略目标是,不仅要让韩国坐稳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交椅,还要让其坐上世界第一大风电设备生产国的位置,因此,虽然大部分企业在该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目标均指向全球十强。
衍生产品市场广阔
随着风电市场的急剧膨胀,风电设备零部件市场也正在形成,而且将带动相关行业“衍生”出更多新产品并形成市场。目前,韩船企已着手设立风电设备配件研发生产的子公司,开发相关市场。
在风力质量高的地点批量安装风力发电机,形成风力电站(也称风电园区) , 韩船企对此也颇为上心,不仅在其国内参与风电园区开发建设,而且还在中国、美国和欧洲参与市场竞争,如 STX 与波兰绿色能源公司合作,除了向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和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供应风电设备,还将在这些国家设计和建设装机总容量为 40 ~ 120 兆瓦的风电园区, STX 在波兰和罗马尼亚已拿到了投资金额为 3 亿美元的风电园区设计开发和建设工程项目。与此同时,韩国船企还纷纷成立专项研究风力电站开发、调查、论证、咨询的业务部门,研究调查一个地区的风力质量高低,是否适合建设风电园区,是适合采用高风速还是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等。同时,韩国船企还向海上拓展风力发电市场空间,如开发设计和建造海上风电园区、海上浮游式风力发电船、可移动海上风力发电平台,以适应不同季节、不同海域风力变化的要求,成为海上流动风力电站。他们认为,这有利于与其海工装备制造强项相结合。
此外,三星重工已着手研发、设计风电设备专用运输船,以适应今后国际风电设备大批量进出口的需要,而且,其风能动力新概念船也在研发设计之中。大宇造船海洋已承接到世界第一批海上风电设备运输安装专用辅助作业船订单,其推出的是一种将海上平台与驳船功能相结合的新概念辅助船,可承担海上风电站建设全过程中的全部辅助性作业。 STX 集团子公司 STX 建设采用迂回战术,通过在中东和非洲承揽住宅等建设工程项目,带动企业的风电设备和风电园区建设进入中东和非洲市场。
尽管船企在风电设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韩国媒体和业界也对其国内几大船企如此紧锣密鼓地进军风电领域从而导致竞争加剧表示了担忧,他们认为,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和 STX 造船海洋在风电设备市场的大战正在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