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产业链及竞争格局
1、海洋油气田勘探开发流程及成本
海洋油气勘探投资主要体现在海上钻井设备的设计与制造、钻井设备的搬迁拖航、油气的集输、钻井施工过程中的后勤补给、钻井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与保险等方面。其勘探开发一般分为几个阶段,包括地震勘探阶段、钻完井阶段、平台和管线建设阶段和生产阶段五个过程。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施工周期长,一般为5~6年,投资回报的周期也较长。
前期的地震勘探、储量测算阶段一般获得基本的海况环境和油藏条件(包括油田的地层构造、规模、结构和组成,可采储量等),随后的勘探钻井给我们确切的油藏规模和条件,一般要持续1~2年。钻完井阶段是深入油藏条件的阶段,一般持续需要一到两年左右的时间。生产阶段一般随油田寿命而言,一般持续5到20年。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成本一般包括勘探成本和开发成本两大块,其中勘探成本包括前期的勘探费和预计勘探费,开发成本主要是指平台建设费、钻完井费、油藏研究费等成本。一般来讲勘探成本约占20%,开发成本占80%。在开发成本中,海上工程占大部分,主要包括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海工辅助船等。
海上作业的施工风险高、技术要求高、成本高,资金风险极高,海上油气勘探的投资一般是陆地油气勘探投资的三到五倍。在陆地开采一口油井,一般总投资不过两三百万美元,少的就几十万美元;浅水的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上,海洋深水的一口钻井则需要0.8~1亿美元,一个深海平台大体需要10~12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在陆地的投资。
虽然海域油气勘探开发的风险很大,但所获得的回报也很大。海域油气田的平均储量规模和平均日产量都明显高于陆上油气田,单位储量的成本已接近陆上。
2、海洋油气田开发产业链
海洋油气工程主要由海工装备和工程服务两个内容组成,海工装备制造多集中在油田建设环节,而工程服务贯穿在勘察、平台建设、油田开采等各个环节。
海洋地震勘探必须采用专门的船舶,采用大功率、高压空气压缩机组、驱动宽阵列和长阵的气枪,产生和释放高能量地震波,使之能够穿透6000~9000米的海底地层,再由飘浮的多道(上千道)检波电缆接收。
在海上钻勘探井和开发井,必须采用专门的钻井船、大功率的海洋钻机及适应船体升沉平移运动而保持船位与钻压的水下与水面专用钻井设备。对于勘探性钻井,一般采用自升式、半潜式或浮船式专用钻井装置(平台)。若用浮式勘探井的钻井,又必须采用能适应船体升沉平移运动而保持船位与钻压的水下与水面专用钻井设备。这样,就导致通常状况下每口探井的成本比陆地高5~10倍。同样,对于生产井的钻井,有些钻井方式也是陆地上不可能有的,例如海底基盘的预钻井、平台钻井,以及深海海底的浮式钻井。
平台和管线建设是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重头,由于投资大、风险大,需要周密到平台每一个部件。至于海洋油气集输,与陆地油气集输的主要内容和工艺流程是基本相同的,但由于油气田在海底,这又与陆地油气田大不相同:油气处理设施的设计除了要适应海上平台有限的空间和海洋恶劣环境,以及考虑腐蚀和摇摆等。
从装备制造类别来看,海上平台(钻井平台、生产平台)和辅助船构成了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的主要部分。海洋平台是一种海上大型结构件,通常用于装载钻井和/或抽提油和天然气所需的人工和机械设备。海洋平台是在海洋上进行钻井与采油作业及相关活动的海洋工程结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作用:提供安装设备、配备器材、存放物资的场地、作业及生活场所。
海洋工程辅助船主要负责运送人员、物资、设备,部分船舶还承担着海上调查、测量、安装、维护/维修等重要作业任务,系统复杂,附加值高。包括半潜船、物探船、铺管船、地质勘查船、供应船、三用工作船、守护船、救助船等。
3、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业务关联
中海油服主要业务为物探勘察、钻井、船舶和油田技术服务四个板块,其中,前三个业务板块主要是依托物探船、勘察船、钻井平台、工作船等重型装备提供服务,而油田技术服务板块的业务主要是测井、钻完井液、定向井、固井、完井增产等专业技术服务。本公司的主营业务在石油天然气开发的勘探环节、开发环节和生产环节均有参与。
海油工程的主要业务是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及陆地终端的设计与建造,码头钢结构物的建造与安装,海底管道与电缆的铺设,平台导管架和组块的装船、运输、安装与调试,及海洋工程及陆上设施的检测与维修等业务。
海油工程依托的重型装备主要是起重铺管船和工程驳船,这些设备主要功能是吊装、管道铺设等,同中海油服的重型装备的功能不同。海油工程的主营业务中的建造安装业务主要是在石油天然气开发流程中的开发环节中体现,而在石油天然气开发的生产环节中提供的主要是对海底管线和油田生产设施的检测与维修业务等。而中海油服在开发和生产环节中提供的物探、勘察、钻井、钻完井液、定向井、固井、测井、完井及各种工作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