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七〇二所牵头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蛟龙号项目总设计师徐芑南院士、七〇二所何春荣所长率研制团队共44人赴京领奖。习近平总书记为徐芑南院士颁奖,并勉励研制团队要为国家海洋事业再立新功。
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由七〇二所牵头,联合国内近百家单位研制成功,这次参加领奖的是其中八家单位的代表。2002年,为满足国家海洋事业发展需求,科技部正式批准立项;2012年6月,蛟龙号圆满完成7000米级海试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创造了世界同类潜水器的下潜深度纪录,我国成为国际上第五个具备大深度载人深潜作业能力的国家。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七〇二所就针对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展开深入调研论证。2002年立项后,我国深海装备领域的技术带头人徐芑南院士担任总设计师;七〇二所整合组建蛟龙号研制团队,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众多科技创新成果,最终历时十年完成研制和海试工作。研制团队创建了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安全性设计技术体系,蛟龙号作业能力覆盖99.8%的全球海洋面积;攻克了深海复杂环境下精准操控、精确定位与精细作业的关键技术,其悬停作业功能为国际同类潜水器首创;突破了复杂水声信道条件下大深度、远距离、高速率水声通信技术,可传输图像、数据、文字和语音等信息;创建了我国载人潜水器陆上测试、海上试验、潜航员培训、水面支持等深潜作业和检测技术体系;突破了超大潜深关重件设计制造技术,推动了深海装备产业的发展。
2009年至2012年,蛟龙号先后成功开展了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级海试,与国际同类潜器相比,蛟龙号的潜深、航控、通信与作业能力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实现了我国载人深潜技术领域从跟跑向领跑的重大跨越。2013年交付应用至今,在四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中,蛟龙号共下潜97次,450余人次科技专家搭乘蛟龙号亲临南海、太平洋、印度洋海底,执行矿区勘探、生态调查和深渊科考等五大国家计划,成果丰硕,影响深远。蛟龙号开创了深海资源高效勘探的新模式,开辟了我国深渊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深海技术、装备产业和应用体系的跨越发展,为维护我国在国际深海大洋的权益及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蛟龙号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全面提升了我国公众的海洋意识,实现了中华民族“可下五洋捉鳖”的宏伟梦想,已成为海洋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重器”。
蛟龙号开启了中国人走进深海的大门,科技部相继立项开展了4500米和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研制工作。目前4500米载人潜水器已交付用户,其国产化率达到95%。我国深海装备技术体系日趋完备,产业基础已经建立,为国家全面进入深海大洋做好了技术准备。
“在我国深海装备的发展史上,蛟龙号起了里程碑的作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对蛟龙号全体研发人员的肯定与激励。”七〇二所所长何春荣告诉记者,“蛟龙号”开启了中国人走进深海的大门。从“蛟龙号”开始,科技部相继立项开展了4500米和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研制工作,我国深海装备向纵深发展。去年,可深潜4500米的“深海勇士”号顺利交付,其国产化率达到95%,其它重要深海装备也在加紧研发中。随着我国深海装备技术体系日趋完备,产业基础逐步建立,中国全面探索深海大洋指日可待。(来源:七〇二所)
【附】2017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3 J-223-1-01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徐芑南,刘峰,崔维成,胡震,朱敏,王晓辉,刘涛,吴崇建,李向阳,侯德永,叶聪,杨波,刘开周,余建勋,刘军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中国海监第一支队,河南新太行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长城电子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大学,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一张图看懂: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清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