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现代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烟台在打造一流海洋强市建设上不断突破。记者从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19日举行的全市海洋强市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预计突破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其中,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9%,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产值700亿元,增长16%。
从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跨越
因海而生,依海而兴。烟台拥有优越的海洋经济基础,经过多年发展已然成为名符其实的海洋大市。但也存在海洋产业层次不高、科技支撑能力较弱、局部海域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如何推动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转变?如何促进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
过去一年,烟台深入考察调研,高标准编制了海洋强市建设规划,力争到2021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30%以上;形成2个过千亿产业,10个过百亿海洋龙头企业和20个海洋特色产业园区。近岸海域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较清洁以上海域面积占比90%以上,海洋保护区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25%,海洋生态红线区、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40%以上,在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和泛济青烟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中走在前列。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海洋发展新引擎。2017年,烟台12个涉海重大事项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总体建设方案》。长岛国家公园(海洋类)试点、建设国家海洋生物医药新型产业集群、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海洋产权交易中心4个事项列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重点项目。全国首次海洋经济调查全面启动,对全市13000多家涉海单位进行了调查。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海洋生物产业走在全国前列。滨海旅游业向千亿元产业迈进,“寻仙”主题海上特色旅游项目正式启动。在全省率先开通市级水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全市网上销售水产品15.5亿元。
国内交付半潜钻井平台80%出自烟台
建设海洋强市,装备制造是实现海洋掘金的重要保障。2017年,烟台不断抢占海工装备建设制高点,继“蓝鲸1号”在南海实现我国可燃冰开采领域零的突破,全球最大的第七代双钻塔超深水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在中集来福士(位置 评论 新闻 招聘)建造完成。我市被工信部确定为全国五大海洋建造基地之一,是全国最大的海上深水油气平台建造基地,国内交付的半潜式钻井平台80%出自烟台,海工装备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从10%提升到60%。杰瑞集团跻身全球石油天然气领域装备制造前三强,首个国家远洋渔船建造技术示范基地落户中柏京鲁。
国内首座自主研发、建造的自升式和半潜式海洋牧场多功能管理平台在我市下水,国内首个自主设计的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在我市建造。目前在建和建成的海洋牧场多功能管理平台共14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在建2座,总投资1.3亿元。
推进海洋生态修复,10个项目已竣工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作为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的“本钱”,必须倍加珍惜。过去一年,我市推进实施蓝色海湾项目等17个海洋整治修复工程已全部开工,总投资14.9亿元,拟修复岸线28.1公里。截止目前,牟平东部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小钦岛海岛综合整治、北长山岛半月湾东海岸整治修复等10个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已竣工。套子湾东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到位资金7.69亿元,去年8月开工建设,已支出4.54亿元。
新增1处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各类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2572平方公里,占管辖海域面积的21%,保持全国领先。严格执行海洋生态红线和生态补偿制度,核准海洋工程项目13个,征收海洋生态补偿费1865万元,海洋生态红线区保持4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42%。争取围填海计划71.3公顷,其中落实烟台港国际商品物流区围填海计划指标45.562公顷。在全省率先推行港长制,133处人工渔港、自然港湾和渔船停泊点均设立港长。龙口渔港、养马岛渔港被列为省级渔港经济区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