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opo Buongiorno和其他麻省理工学院的核科学与工程部门的科学家正在研究新的浮式核电站概念设计,可以增强安全性,并更易于选址和批量建造。
2011年,地震造成的海啸袭击福岛第一核电站,随之造成污染,造成这场核灾难的具体原因是缺乏冷却反应堆芯。
而按照海上钻井平台模型设计,建造于浮式平台上的核电厂,有助于避免这样的后果。这样的浮式核电站设计,在最坏的情况下,通过周围海水自动冷却,能无限阻止燃料棒的任何熔化,或放射性物质的逸出。
据麻省理工学院核科学与工程的副教授Jacopo Buongiorno介绍,新的浮式核电站设计可以在船厂建造,然后拖曳至目的地,停泊在海底,并通过水下电缆输送电力。该浮式核电站概念居于两项成熟技术优势:轻水核反应堆和近海石油和天然气钻井平台。设计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技术风险。
“虽然浮式核电站的概念不是唯一的,俄罗斯采用近海驳船型核电站设计,停泊在岸边,能够安然度过海啸,但是不能停泊在远海上,”Buongiorno表示,“新设计的最大卖点就是增强安全性。”
浮式核电站部署在数英里的海上,停泊在100米水深的海底,海啸和地震将不会对其产生直接的影响。多数核电站紧急情况下的最大问题是过热和潜在的危机,如福岛、切尔诺贝利和三哩岛核电站——实际上是不可能在海上,Buongiorno表示:“这非常靠近海洋,本质上是一个无限的散热器,所以它可以做被动散热,没有干预。反应堆安全壳本身基本上是在水下。”
Buongiorno列出了浮式核电站设计的其他优点,一方面,越来越困难找到合适的地址建造核电站,通常是需要靠近海洋、湖泊或河流,能提供冷却水的地方,相比之下,浮式核电站可以在看不见的土地、毗邻人口集中的地方,“海洋是廉价的房地产,”Buongiorno表示。
此外,关于该浮式核电站的生命周期,在“退役”时可以简单迅速的扔掉中央设施,如目前的核动力航母和潜艇的反应堆,使其迅速恢复到原始状态。
同时该浮式核电站设计也可以解决核电站不经济实用的施工问题:船厂可以实现标准化建造,全钢结构取代混凝土,降低施工延期风险和造成成本超支的问题。
该浮式核电站的规模没有限制,可以根据地区实际情况需要灵活匹配50兆瓦至1000兆瓦的核电站。
此外,相对于陆上核电站,浮式核电站设计满足陆上核电站所有监管要求。
Buongiorno表示看好亚洲市场,尤其是具有高的海啸风险和新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地区。浮式核电站对于日本来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还有印度尼西亚、智利和非洲地区。Buongiorno表示:“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和有前途的方案,我认为这在技术上是非常可行的,当然,如何将这一设计概念变成现实还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