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的四川广汉陆地钻机制造基地,承载着四川宏华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球海洋钻井设备制造竞争者的梦想
但当时宏华集团在美国尚未找到一笔订单。张弭为了打开市场,采用了“以租代买”的方式,并且租金低廉。之后通过一家小型钻井公司,张弭将第一台钻机卖到了美国。2004年,美国页岩气行业突然爆发,以至于其本土钻机制造商的产能已经捉襟见肘。宏华集团的DBS产品很适合页岩气的开采,且在价格上极具竞争力。于是,这个富有胆识的中国新晋制造商引起了纳伯斯工业的注意。不久,俄罗斯、中亚、中东、南亚的国际市场被宏华集团逐渐打开。在第二年的OTC展会上,美国媒体已经开始将宏华集团与行业霸主国民油井华高相提并论,他们认为前者有实力在不久的将来与国民油井华高在全球市场一争高下。
黯淡的日子终于过去,张弭成为美国页岩气浪潮中为数不多的真正的中国赢家。同时,这也为宏华集团开启了另一扇窗。因为有消息称中国页岩气的可采储量高于美国,居世界首位。这甚至惊动了全球所有的能源巨头以及投资家,包括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 SHELL)和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他们提着装有大量现金的皮箱找到张弭的故乡四川,因为这里的地下埋藏着中国绝大多数的页岩气。
作为中国最早接触这个新兴能源行业的设备制造公司,又在美国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宏华集团似乎可以欢呼雀跃了。但美国模式在中国并不适用,张弭开始组建团队针对四川进行页岩气整体解决方案的研究。他们独立开发了一种柔性水罐,用来取代以往那些笨重的储水设备,并且可以减少之前三分之二的占地面积。在宏华集团位于广汉的主要制造基地里,一位现场项目负责人胡朝刚指着一排十几米高的黑色可变形的橡胶罐告诉《环球企业家》,这是张弭本人的“奇思妙想”。他说,已经有两套这种装置被运往美国。同时,一项关键设备即将获得成功—这种全球最大的6000马力压裂泵正在贝克休斯位于美国的页岩气压裂现场进行最终工业性试验。“一旦成功,我们将拥有一套页岩气整体解决方案。”张弭虚空点了点手指。
但中国页岩气的真实状况令人沮丧。中国设定的2015年页岩气产量目标是65亿立方米,相当于中国天然气总产量的2%,不过这个目标将很难达到。原因是首批页岩气田开发速度慢于预期。“最初我们都以为可以轻松达到这个目标。”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表示,这个目标本来就相对较低。北京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张东晓向《环球企业家》表示,不太可能达到2015年的产量目标。“中国2012年的页岩气产量只有0.5亿立方米。如果你想在24个月里把产量提高130倍,那是很难的。”张弭对此倒并不担心,他说:“只要你准备好,这个机会迟早会来。”
当然不能坐等良机出现。为此,张弭成立了油气工程服务公司,这是斯伦贝谢和哈里伯顿在做的事情。简单说,就是一支钻井队。截至2013年末,宏华集团钻井队已扩大至20支,合计人数已超过1000人。他们目前分布在新疆、陕西等地,还有一些队伍已经抵达伊拉克。同时,他们创立了宏华俄罗斯公司。去年,他们与欧洲最大的俄罗斯对外贸易银行租赁有限公司及俄罗斯最大国有军工企业乌拉尔车厢科技生产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共同生产产值约4亿美元的重型石油天然气开采钻机。一些新签重要订单包括:与新客户科威特钻井勘探公司(Kuwait Drilling Company)签订的总价值约4000万美元的3台沙漠快移钻机销售合同,在塞尔维亚和肯尼亚两个新市场取得4台陆地钻机的销售合同等。事实上,这些国际订单已经让宏华集团陆地钻机主要的生产基地广汉厂区显得颇为拥挤。
不过,眼下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宏华集团的海工板块。“宏华的陆地钻机制造优势、海洋钻井平台钻井包的制造能力和‘宏海号’分别可以减少30%的成本和建造时间。”他说,这个行业缺少真正有实力的搅局者,大多数因为缺乏核心能力而只能微利甚至无利在苦苦支撑。张弭承认这当中存在变数,但他又说:“没什么可失去的。不去努力反而没有机会。”
另一项挑战来自宏华集团内部。尤其是在布局海工板块之后,张弭其实已经再造了一个宏华集团。他需要有足够多、足够专业的人,在一个高效运转的流程体系下踏踏实实做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张弭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公司内部的建设上。“过去很多年宏华的发展是依靠激情和梦想,但现在这显然已经不够了。”张弭说。
张弭平时言语不多,讲话时音调低沉、语速缓慢。但你一定想象不到,他几年前还酷爱驾车。“那时候喜欢开快车,从来都是我超别人,没有人能超我。”张弭指着楼下一辆墨绿色的保时捷911跑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