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成首艘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深海钻井船“华彬 OPUS TIGER1”号
中国又增加了一艘巨“舰”。它长170.3米,宽32米,是“辽宁号”航空母舰面积的一半左右,可以搭乘一架11人乘坐的大型直升机,能在水深1700米的海域穿透1.2万米的地壳。
2014年11月8日,中国首艘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深海钻井船正式被命名为“华彬OPUSTIGER1”号(老虎1号)。该钻井船由华彬集团投资,华彬OpusOffshore海工集团、上海船厂(位置 评论 新闻)及宏华集团联合设计监造、建造并运营,造价约3亿美元。
华彬集团创建于1984年,曾经占据国内功能性饮料市场80%份额的红牛饮料,是旗下主打产品。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含量高,投入大,“门外汉”华彬集团为何要进入这个高风险行业?
华彬集团董事局主席严彬对记者说:“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的南海尚待开发,钻井设备市场空间广阔,目前国内企业还少有人问津。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此外,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已使不少国际石油公司希望压缩租赁钻井设备的投入,减少成本。公开资料显示,挪威钻井承包商OdfjellDrilling可能选择搁置旗下在坦桑尼亚为英国天然气集团租赁的1艘超深水钻井船DeepseaMetroI号。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也在考虑是否执行DeepseaMetroII号的备选租约。
这正是华彬集团的机会。华彬集团高级副总裁刘少华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老虎1号”的日租金是DeepseaMetroI号的一半左右,约30万美元。
跨界
2010年3月的一天,作为美国一家海工企业顾问和中国区代理的刘少华开始与严彬商谈合作进入海工事宜。3天后,双方达成协议,刘少华加入华彬集团,分管海工和海外项目。
对于跨界海工,严彬有自己的打算。红牛在功能饮料市场的成功,已经引来了诸如乐虎、脉动、枇杷润茶等抢食者,这摊薄了红牛所能给华彬集团输送的利润。严彬需要考虑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但彼时,国内尚未有能独立建造在2000米水深作业的钻井船公司,甚至连能造出深海钻井船船体的公司都没有。
机缘巧合的是,2010年,全球第三大钻井公司瑞士的Noble公司收购了美国Frontier钻井公司——刘少华工作的公司。但Noble的收购只针对钻井合同和设备,刘少华便将这支团队中的精英带到了华彬集团。这支队伍,由60多个核心人员组成,平均具备20多年的海洋工程工作经验,他们设计制造了2013、2014两个年度全球最先进的钻井船,现服役于壳牌公司。
不仅如此,上海船厂与Frontier钻井公司曾有过建造两艘深海钻井船船体的经验。简单说,华彬集团已经解决了人才和建造两方面的难题。2011年9月,华彬集团与上海船厂签订了制造OPUSTIGER系列钻井船的制造合同。
值得一提的是,华彬集团制造钻井船的理念是,尽可能多使用成熟的“中国造”零部件和装备。刘少华说:“钻井船上的设备国内企业基本都能制造,只是为了更好的销售,我们在顶驱、隔水管等方面采用了世界高端品牌的设备。”
挑战
尽管如此,华彬集团海工战略也并非坦途。核心问题是船厂、钻井公司和石油公司的分工不明确。尤其是,中海油一家独大,统揽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甚至海工设备制造。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如果中海油涉足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服务,就会遇到一个问题,即大型国际石油公司不愿意把钻井工作交给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服)来完成。他们担心钻井技术参数和地质资料会泄露给竞争对手。
可以佐证的是,2004年以来,中海油服的国际业务收入呈逐年上涨趋势,但母公司中海油的业务一直占其整个营收的60%以上。中海油服2013年年度报告披露的前五名客户,虽然有康菲石油(在中国的区块)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这样的大型石油公司,但在中海油服整个营收中占比最高的也仅有8.9%。“如果中海油服是家国资委独立控股的公司,跟中海油是甲乙方关系,其开拓国际钻井市场会更好。”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由于中海油在国内海工市场的垄断地位,其他船企几乎没有分享“蛋糕”的机会,而华彬集团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格局。
刘少华表示,华彬集团以钻井公司的角色出现,即华彬不再只是海工制造的参与者,更是成为给船企下订单的客户。中国的设备制造、工程设计能力已较成熟,但没有国际钻井公司愿意给没有经验的中国船厂下钻井船的订单,华彬要给船厂下订单,并通过OpusOffshore公司来“告诉船厂怎么才能做好钻井船”。
核心技术的突破也是一大难题。钻井包作为钻井船的核心系统之一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华彬集团的做法是,拆散零部件,集成钻井包。简单说,钻进包中的部分设备使用国产设备,另外一些使用国外设备,打包形成华彬集团的钻井包。甚至,连防喷器这样的关键部件,华彬集团也将与中国公司来共同制造。
刘少华说:“我们的信心来源于OpusOffshore团队,在制造过程中所提供技术监督和指导,在材料选择和设备选型上严格把控,制造出合格的防喷器也就不在话下。”
此外,改变国内船企传统制造观念也迫在眉睫。刘少华表示,钻井船有25年免大修的硬性要求,但商船没有。问题是,大多数国内船厂是以制造商船的理念来对待钻井船。同时,中国船厂的项目经理人往往没有绝对资源调度权,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浪费时间和资源,导致国内海工项目普遍存在拖期的“坏名声”。
最可能被忽视的是安全问题。国外公司很重视安全细节,比如是否系好安全带建设期间是否零伤害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国际石油公司给船厂下订单。因此,刘少华说:“我们必须以国际一流公司来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