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的出路在二次创业
2001年8月17日,刘光鼎给国务院领导写了一份关于中国油气资源第二次创业的报告。
这份报告的背景是:1993年成为石油进口国后,中国的石油消费年均递增6.7%,而同期国内石油生产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6%。
就在1993年,中国进口石油3000万吨,其后能源成为国家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的瓶颈。
而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中国曾完成了油气资源的第一次创业,使原油年产量达1.67亿吨,天然气产量达241亿立方米,分别位居世界第五位和第十五位。
另一方面,虽然上世纪末预测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量都很大,其中石油940亿吨,却只探明了22%;天然气38万亿立方米,仅找到了7%。中国油气的出路在二次创业。
刘光鼎认为,除了陆上油气资源可以采用新理论,海洋将成为中国能源二次创业的基础。
此报告发出十天后,就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的批示。
此后,一系列围绕深海开发的课题、项目在多个部委立项,包括为南海勘探定制的“海洋石油981”。
不过,在萧汉强看来,之所以造成目前周边国家掠夺南海资源、侵占南海岛屿、“小国欺负大国”的尴尬局面,原因首先仍是中国人海洋意识的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海洋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直接后果就是忽视海洋权益,当然也就忽视了海洋装备的发展,“包括当时一些系统内的干部,也认为我们国家根本顾不上这些事情。”萧汉强说。
刘光鼎耿耿于怀的则是,“文革”结束后,他曾给上级写信,认为虽然简陋、落后,但毕竟有了船和基本设备,可以到南沙、曾母暗沙去勘察,结果没有得到支持。
“如果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能挺近南海,进军东海,并坚持下来,今天肯定是另一番局面。”萧汉强说,“周边国家已经在南海开采了12亿吨以上的油气,那里有我们的资源。”
几十年后的今天,看到“海洋石油981”终于“钉”在西沙,萧汉强很欣慰。他说,这是几代人的梦想。(本文参考了《海上钻探三十年》(《探矿工程》1999)等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