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呼之欲出,未来十年内海洋工程装备领域面临快速发展的巨大机遇。资源缺乏,向海洋要资源的日益强烈之下,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加快推升产业规模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在深海领域仍与国际油价大差距,设备国产化率也较低,因此自主技术与装备将是推动我国深海科技发展的关键。虽然我国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才刚刚起步,但“蛟龙”号深水海试的成功也表明我国洋底资源的勘察开发上处于世纪领先地位,说明通过自主创新,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仍大有可为。此外,国际海洋工程装备业向亚洲转移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而中国也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与基础,国际市场的增长也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企业提供较好的机遇。为此,政策推动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兼并重组,海洋工程装备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机遇涌现,亚星锚链、山东墨龙、润邦股份三种小企业有望做大做强。
10月10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船舶处处长由淑敏在2011中国石油大会上表示,由工信部牵头编制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在征求了石油石化设备企业以及国务院各部委意见后,已经通过工信部办公会讨论,实际上已经获得通过,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出台。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呼之欲出,未来十年内海洋工程装备领域面临快速发展的巨大机遇。
据介绍,该规划将重点突破深水关键技术,大力发展以海上油气为代表的海上矿产资源开发关键装备,以海洋风能工程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装备,以及以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为代表的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装备产业化,规划主要围绕海洋资源的开发装备展开,除油气资源装备外,还包括海洋可再生能源、海底金属矿产、潮流能、波浪能等资源的装备,规划覆盖的时间段为2011—2020年。
除此之外,规划还将加快推升产业规模,重点培育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具有总承包能力的专业化能力,鼓励现有企业加强兼并重组力度,支持上下游企业以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实现联合开发联合经营。
随着陆地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以及开采难度的不断增加,海上石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资源缺乏,向海洋要资源的日益强烈之下,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加快推升产业规模是大势所趋。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石油产量的1/3以上来自海洋,而我国2010新增石油产量的85%来自于海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作为获取海上资源的平台、工具,不啻为我国未来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支柱。
目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在深海领域仍与国际油价大差距,设备国产化率也较低,因此自主技术与装备将是推动我国深海科技发展的关键。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约为300亿元人民币,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7%,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及珠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聚集度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区,但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在深海方面仍相当欠缺。
虽然近年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已成功设计和建造了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以及多种海洋工程船舶,在基础设施、技术、人才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基本形态,但在高端新型装备设计、建造、配套、工程总承包能力等方面尚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难以满足国内海洋开发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尤其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国产化率较低,进口比例在70%以上。液化天然气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深吃水立柱式平台、张力腿平台、浮式钻井生产储卸装置、自升式生产储卸油平台、深海水下应急作业装备及系统等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在我国尚处于空白状态。
虽然我国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才刚刚起步,但“蛟龙”号深水海试的成功也表明我国洋底资源的勘察开发上处于世纪领先地位,说明通过自主创新,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仍大有可为。此外,国际海洋工程装备业向亚洲转移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而中国也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与基础,国际市场的增长也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企业提供较好的机遇。
据了解,在海洋油气开发投资中,海洋工程装备占比约为20%-25%,预计未来5年,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年均市场容量在700-850亿美元,其中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年均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