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石油企业更多地从中国购买服务和设备,因为成本更低廉,且该国新掌握的专业知识对老牌竞争对手构成挑战。
中国国营和私营的钻探设备生产商和油气服务与工程公司,正活跃在从中东、北海和北美的供应链,到莫桑比克等前沿领域的每个角落。
中国钻井设备制造商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行业咨询机构IHS Petrodata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生产的自升式钻井平台数量比世界其他地区产量的总和还多。自升式钻井平台是最常用的海上钻探设备,用于浅海钻探。
行业人士认为,在政府大力扶持、劳动力充足和钢材等原材料供应充裕的帮助下,中国要不了10年就可能成为海上石油设备的主要生产中心,就像新加坡和韩国在1990年代取代欧美在该行业的地位一样。
“中国人提供的产品性价比更高,”摩根大通亚洲油气行业研究主管Scott Darling表示,“而且他们是供应链管理的高手,这都得益于他们在国内市场的经验。”
中国能源设备制造商和服务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崛起,部分是由国有能源巨头的迅速扩张所推动,并且为老牌企业带来压力,包括新加坡石油钻井平台生产商吉宝企业和胜科海事,以及陆上钻井生产巨头National-Oilwell Varco(NOV)。
为了保持领先,吉宝企业和Sembcorp愈发重视生产更加精密的设备,因为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仍缺乏专业知识。
带头向海外市场扩张的中国企业是国营造船商,以及国有巨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的子公司。
IHS Petrodata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去年赢得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2008-2012年期间约占全球订单的三分之一。
在陆地钻井设备领域,很多民营企业成为海外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宏华集团和海隆控股。前者是全球第二大陆地钻钻井设备制造商,其80%的营收源自海外订单;后者于2005年向海外拓展,目前是仅次于美国国民油井华高公司(NOV)的全球第二大钻杆制造商。
海隆的首席战略官张姝嫚对路透表示,钻杆对石油生产商来说至关重要。之前这些生产商的钻探计划在某种程度上只由NOV这一家公司决定。目前客户有更多的选择。海隆填补了空缺。
**低成本设备**
制造能源设备是价格昂贵,劳动密集且漫长的过程,全球能源公司正试图削减成本,中国企业所提供服务的性价比弥补了了其相对缺乏经验的弱点。
艾克森美孚、道达尔、BP和皇家荷兰/壳牌石油集团因股东方面的压力纷纷承诺削减支出。这些公司的股东希望在油价开始周期性下滑之前获得更丰厚的回报。
业内数据显示,中国石油化工设备出口额在过去几年平均为180亿美元,相当于一家中型国际石油公司一年的资本支出预算。
壳牌从中国购买的设备和服务位居外国公司首位。壳牌中国发言人史江涛表示,去年该公司在中国的采购额攀升至30亿美元,2012年为19亿美元,11年为10亿美元。其并称,2013年在中国采购的三分之一是用于中国境外的项目。
成本偏低似乎是主要的吸引力之一。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COSCO)、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以及烟台中集来福士(位置 评论 新闻 招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能够以1.7-1.8亿美元的报价建造自升式钻井平台,远低于新加坡的报价2-2.2亿美元。
中国制造商生产的陆上钻机、钻探管、钻头、模块、泵和阀门报价不足其他地方价格的一半。中国的价格极具竞争力,以至于美国在2012年对中国无缝钢管进口征收高额反倾销关税,其中就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中使用的钢管。
中石化资深顾问张抗告诉路透,公司出口大量石油和石化设备。多数是初级笨重的设备,但能赚钱。他并称公司也在努力制造更为复杂的设备。
**中国制造,全球使用**
作为新生代,中国企业在制造深水钻机和水力压裂等尖端设备方面仍远远落在后面。
中国企业在建设复杂的石油化工和液化天然气工厂方面也落后,这个领域仍由日本、韩国和欧洲企业主导。
在壳牌等国际公司的帮助下,中国企业在迅速掌握专业技术。壳牌致力于提高中国供应商的技术标准,并使之成为公司全球采购网络的一部分。
壳牌的史江涛指出,在中国和澳洲项目中,壳牌已开始使用其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的合资企业生产的机器人水力压裂设备,并计划在今年稍晚将该设备用于加拿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