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钻井平台建造企业经营继续恶化
在建订单被多次推迟交付,钻井平台建造企业经营继续恶化。
资产价值继续走低,大量平台面临转售,钻井平台市场产生新造订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方面,市场需求低迷导致钻井平台价格不断下滑,2016年3月,35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和超深水钻井船新建价格分别为1.45亿美元、5.0亿美元和4.5亿美元,较2014年年中下滑28%、17%和16%,二手3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和第四代浮式钻井平台价格也分别下滑74%和63%至0.13亿美元和1.1亿美元;另一方面,钻井平台手持订单依然保持较大规模,2016年3月底,全球共有109座自升式钻井平台和59座浮式钻井平台手持订单,其中,已获得租约的钻井平台数量不足40座,且大面积推迟交付带来巨大转售压力。在此背景下,即使少量装备运营商和投机船东存在一定需求,也更多通过低成本购买二手装备和转售装备的方式发展运力,难以带来新造订单。同时,装备价格走低也导致装备运营商和建造商对现有及手持钻井平台进行资产减记,造成巨额亏损和资产负债率上升,较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生存空间。
市场需求销声匿迹,手持订单交付期被一再推迟,钻井平台建造企业经营难度进一步增加,急需拓展新的生存空间。面对此次旷日持久的市场萧条,全球范围内已接近10个月无钻井平台新订单成交。然而,这并非建造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最大的危机蕴藏于不断被推迟交付的手持订单。2014年年中以来,钻井平台手持订单已多次被船东推迟交付,在运营市场出现明显回升之前,继续推迟交付仍是船东首选。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迟交付将不断加大装备建造企业融资成本和资金链风险,生产资源的长时期占用将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同时,固守钻井平台这一领域可能慢慢将企业生存能力耗尽,以钻井平台为主力产品的海工企业急需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目前,阿联酋Lamprell已着手联合迪拜干船坞世界开拓FPSO市场,力图摆脱对钻井平台建造业务的高度依赖,而新加坡吉宝集团和胜科海事早在去年就已经将接单重点转向LNG相关装备和特种海工船等领域。
5.
改装市场出现活跃迹象
海工船新造市场全面冷却,改装市场出现活跃迹象。
OSV市场仍将受到运力过剩的束缚,而需求相对坚挺的OCV市场风险也将逐渐积聚。市场需求萎缩、船队供应过剩和手持订单规模庞大等多种因素共同束缚着OSV新造市场,导致2016年第一季度无一订单成交。考虑到目前的市场环境,OSV新造市场仍将持续冷寂。相比之下,OCV新造市场则延续了油价下滑以来的态势,成交量相对可观。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共成交5艘(座)OCV,其中4座为Liftboat,与2015年的成交水平基本相当,目标市场主要在中东和亚太地区,反映出运营商依旧看好该区域油田作业前景。但值得警惕的是,很多船东在投机心理的驱使下订造新装备,致使目前Liftboat手持订单超过51座,这些装备未来能否被中东和亚太市场消化仍有待观察;同时,墨西哥湾地区现存165座Liftboat,随着该地区浅水油气作业需求减少,部分Liftboat极有可能转移到其他地区运营,对中东和亚太地区的Liftboat运营市场形成威胁。预计未来一段时期Liftboat新造市场将有所回落。同时,由于海上作业合同量不断减少,其他OCV市场也不容乐观。
面对大量闲置的OSV,船东开始考虑将其改装为其他用途装备,海工船改装市场出现活跃迹象。油价下滑之初,部分船东就开始采取措施将OSV加装居住模块和舷桥改装为OCV,也有船东将自升式钻井平台改装为海上服务作业平台。进入2016年,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海工船闲置,荷兰达门船厂更是提出一整套船舶改装解决方案,计划将PSV改装为水产、航运、军事领域所用船舶;美国设计公司William Jacob Management也获得了Northport Marine公司的改装设计合同,将1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改装为Moss V型自升式服务平台。未来一段时间,或许改装不会大规模开展,但仍将是平衡海工船市场和海工装备市场的手段之一。
6.
未来市场保持萎靡态势
考虑到油价难以在2016年出现明显反弹,钻井平台建造市场和海工船市场仍将保持目前的萎靡态势。特别是考虑到部分大型浮式生产平台项目延期,2016年全球海工装备市场成交额恐将降至90亿美元。
乐观情况下,如果油价回升至50美元/桶以上,钻井平台和海工船新造市场虽不能很快恢复,但是相关装备的交付情况将会得到明显改观,生产平台总包合同授出进程也将加快,2016年市场成交额可能达到120亿美元。悲观情况下,如果油价持续在40美元/桶以下,2016年全球海工装备成交规模可能下滑至60亿美元左右。
对中国海工装备建造企业来说,目前最重要问题是对手持订单的处理以及手持订单推迟交付带来的维护成本、资源占用成本、融资成本和现金流风险。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建造企业在金融、商务、法律、市场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建造企业、银行、融资租赁公司、船东、运营商等相关主体设计出联合持股、融资租赁、联合市场开发等创造性解决方案,也需要政府、政策性银行等从国家政策层面给予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