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极会否泰来
“海工产业正处在三十年来最糟糕的阶段”,这个话题在业界已经说了两年。无疑,石油作为地缘政治和全球博弈的工具,在当前“减碳环保”的新能源变革概念下,已经再次成为焦点。世界正在经历一次新的“石油战争”,海工产业置身其中,并受国际石油市场直接影响。
去年,海工行业经历恶劣的市场,交出了截至目前最坏的业绩。去年年底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意外达成的石油减产协定给了“心力交瘁”的海工行业新的希望,期待否极泰来。
欧佩克减产
去年11月底,欧佩克召开部长级会议,决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将原油产量减少120万桶/日,并将原油产量限额定为3250万桶/日。这是2008年以来产油国首次达成的减产协议,主要是为摆脱当前原油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非欧佩克国家则承诺减少一半左右的产量。
《经济日报》报道,2月22日,欧佩克召开减产监督委员会会议。据路透调查,2月份,11个欧佩克成员国的日均产量为2987万桶,低于1月的修正值2996万桶/日,同时也低于去年12月3117万桶/日的产量。与产油国减产前的产量(以去年10月的产量为参照)输出相比,当前的产量意味着欧佩克成员国减产109.8万桶/日,而其承诺的减产量为116.4万桶/日,相当于完成了减产任务的94%。
此前欧佩克减产都沉陷在其成员国的大规模作弊中,而此次欧佩克成员国积极减产给了市场很大惊喜,促使原油价格从去年的35美元/桶涨至近期的逾55美元/桶。
对于欧佩克减产,市场最直接的期待是提振油价,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及其海湾盟国希望减产能帮助石油进一步涨至60美元/桶左右。一位欧佩克代表认为,“如果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国家的减产能够真实完成,那么原油价格将达到60美元/桶,即便减产的力度越大越好,但60美元/桶的价格对市场而言是适中的。”
不仅如此,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欧佩克有可能延长减产协议的执行期限,从而进一步提振油价。但分析普遍认为,60美元/桶的价格仍然是当前国际油价上行面临的一大整数关口。普遍研究表明,50美元/桶的价格为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盈亏平衡点。
美能源独立
减产协议着实让市场一片“激动”。但国际石油市场不景气的另一表现就是供需失衡和石油供应过剩。这一现象背后是国际经济发展失速,主要石油需求国油储饱和及石油作为战略物资牵涉的政治体博弈。
从其他产油国家来看,一旦油价如减产预期出现较快上涨,美国、加拿大等潜在供给者势必增加供给,特别是页岩油开采技术的突破,加之美国政府对此的积极态度,美国页岩油的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美国能源独立政策加持下的美国增加石油产量被认为可能打破欧佩克减产对油价的再平衡。
特朗普于1月20日就任美国总统,就在其刚刚宣誓就职不久,白宫网站公布了一则短小精悍的“美国第一能源计划”,将特朗普能源政策的核心举措进行了归纳。
“美国第一能源计划”主要包括5个核心要点,涉及进一步放宽能源监管政策和强调美国国家能源安全,其中包括“美国的国家能源安全就是提升美国国内的能源产品产量,并且实现美国的能源独立”。该计划特别强调美国的能源独立就是专门针对欧佩克的。无疑,特朗普的能源政策本身与油价上涨是相背离的,其强调要通过能源产品的产量增长实现“低能源成本”。
对此,美国加持页岩气开发,提出大力发展本土页岩气,充分开发利用美国本土价值约为50万亿美元的未开采页岩气储量,特别是开采美国政府拥有的矿权所覆盖的页岩气资源。美国最早提出“页岩气革命”,在世界能源机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美国于2015年年底解除石油出口禁令,并向全球开放页岩气,如今美国已成为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国。
美国伴随页岩气开采的页岩油产量增加,削弱了欧佩克减产的效果。美国油服企业贝克休斯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24日当周,美国活跃钻井数增至602座,2015年10月以来首次超越600座,且续刷新高,进一步延续长达9个月的上升趋势。美国页岩油钻探活动增加,使得总产量提高到898万桶/日,自2016年年中以来提高6.5%,创下去年4月以来最高水平。
油价潜在走高,市场分析认为这将促使没有参加减产的美国页岩油产商重新推高产量。数据显示,美国众多页岩油生产企业已经计划在今年增加资本支出(因油价走高提升了银行信用额度,为两年来首次)。
中国探深海
“中国因素”亦不容小觑。当前中国仍为最大的石油消费国,2015年中国推出原油基准价,在新一轮“石油战争”中争夺定价权上发力;在海工装备制造领域,从去年全球海工装备接单格局看,中国、韩国和新加坡接单额分别为24.8亿美元、4.4亿美元和1.4亿美元,中国接单份额达到47%,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中国已明确表示深探蓝海经济,将海工产业纳入《中国制造2025》明确的十大发展重点领域。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十三五”时期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要找准转型升级与现实需求的结合点,提高发展质量的效率。争取到2020年,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世界级先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力争步入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
在企业层面,去年12月28日,中国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产业联盟(中国海工联盟)在北京成立。资料显示,中国海工联盟由代表中国海工装备制造骨干力量、工信部公布的首批7家“海工白名单”企业发起并参与成立,中远海运集团旗下造船平台——中远海运重工为理事会首届理事长单位。
去年12月16日,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以造修船及海洋工程装备为主的工业板块整合完成,仅次于“南北船”的中国第三大造船集团在上海成立。在海工业务领域,新成立的中远海运重工强调控制、化解在建海工项目风险,提出将进一步挖掘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海上风电安装船等细分市场,并严格把关新增订单风险敞口。
中远海运重工的海工业务集中于中远船务,在整合前包括启东中远海工(位置 评论 新闻)、大连中远船务(位置 评论 新闻 招聘)、舟山中远船务(位置 评论 新闻 招聘)、广东中远船务(位置 评论 新闻)和南通中远船务(位置 评论 新闻 招聘)5家造船企业,整合后将只保留启东中远海工和大连中远船务作为核心力量。当前技术难度最大的极地冰区模块运输船、中国首制Super 116E型自升式钻井平台、牲畜船等均为上述两家造船企业建造交付。
成立大会上,中国海工联盟宣布,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目标为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强强联合,推动深海海工装备技术进步和产业化,打造深海海工装备的中国形象和中国品牌。
在国资国企改革背景下,中国两大造船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大概率事件,海工装备制造能力整合提升亦成为业界期待。